虽说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病,也有各式各样的药物供治疗选择。
但是,偏偏就有那么一些人,联合服用好几种降压药,血压却仍“高高在上”。
这种“难治性高血压”,不仅让患者神伤,也让医生郁闷。
难治性高血压
难治性高血压,又称为顽固性高血压,是指高血压患者经过改善生活方式,和使用足够剂量、合理搭配的至少三种降压药(其中一种为利尿剂)联合治疗后,仍不能将收缩压和舒张压控制在目标水平,或者需要至少 4 种药物才可以控制其血压的一种临床情况。
在我国,高血压控制率门诊为23%,真正的难治性高血压的发病率在 5%~10%。
事实上,被诊断为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可能并非真的达到了医学诊断标准中的“难治”。有时所谓的“难治”,可能是患者自身的一些行为导致的。
情形一: 其实就是测不准
有些患者在家自测血压,往往还没坐定,即马上测量血压;又或者比较肥胖的患者,一直都在使用太小的袖带;又或者怕电子血压计不准确而使用水银血压计,却将听诊器置于袖带内。
上述这些不为人注意的细节,往往就会导致测出来的血压值不准确。
情形二: “白大衣高血压”
有些患者平时在家测血压不高,然而一到医院测血压,收缩压就直往170~180毫米汞柱上跑,这种现象并不少见,称为“白大衣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患者的20%~30%。
这种情况需要患者自己多留心眼,可以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明确有无白大衣性高血压。
提醒:不能单以医院或家庭监测的血压值作为是否存在高血压,甚至难治性高血压的标准。
情形三: 降压药没吃好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原则上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并最好使用长效降压药,每日给药1次,避免使用短效的药物,如心痛定等。
老年人的高血压往往以收缩压升高为主,采用钙通道阻滞剂或者普利类(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简称ACEI)可能更好些。
年轻人的高血压,则选择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或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简称ARB)更为合适,因为β受体阻滞剂可能影响性生活质量。
此外,不同的高血压患者服药时间亦有讲究。采用2种或2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的,提倡药物分开服用(一般上下午各服1种)。
或可以采用“错峰”服药方法,即在高血压“峰值”前2小时左右服药,这样能更有效地控制血压。
情形四: 生活方式没调整
有些患者在治疗上很配合医生,乖乖地按时按量服药,但总埋怨血压不达标,原因却是“私生活”没有作调整。
譬如有些人大鱼大肉照吃、酒照喝,血压自然难控制。研究表明,戒掉酗酒的习惯可降低收缩压和舒张压6~7毫米汞柱。
另外,肥胖、盐摄入过量、吸烟、睡眠不佳等也都与血压控制不准有关;体重下降5千克,即可显著降低血压或减少所需使用降压药物的种类。
提醒:摆脱难治性的帽子,减肥、减盐、戒烟、戒酒,一个都不能少。
情形五: 药物导致的“难治”
老年人常合并多种慢性病,一天吃几种药的情况很常见,而这些药物有时也会影响血压值。
如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西乐葆)、感冒药、拟交感神经药物(麻黄素、可卡因、苯异丙胺等)、三环类抗抑郁药、减肥药、环孢素、口服避孕药、激素以及慢性肾病患者需要使用到的红细胞生成素等,这些药物均可引起高血压或者导致高血压难以控制。某些中成药如甘草、人参等,亦有类似作用。
提醒:戴上“难治性”帽子之前,请检视自己,是否正在服用相关的药物。
情形六:是否有别的病
难治性高血压更常见的原因,是其他疾病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原因包括呼吸暂停综合征、肾实质性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肾动脉狭窄等。
约有83%难治性高血压的患者存在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另外,还有不常见的嗜铬细胞瘤、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主动脉狭窄、颅内肿瘤等。这些情况,只要治疗好原发病,就可以脱掉这顶帽子。
提醒❤
当被戴上难治性高血压的帽子,尤其是男性患者,不妨找找耳鼻喉科医生,排除或治疗呼吸暂停综合征。
高血压患者很多,但真正难治的不多。在医在患,都应先辨别种种伪装,别轻易戴上“难治”的帽子。
不过,要从根本上减少难治性高血压的出现,还是要提高高血压的知晓率、服药率。
文章来源:家庭医生医学科普系列丛书《高血压看名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