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结石是泌尿系统常见疾病之一,其形成原因非常复杂,目前尚无法明确其发病机制。在我国,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的结石治愈后复发率高达60%~80%,因此,对于肾结石患者来说,注意饮食营养与饮用水质,并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是临床治疗和预防术后结石复发的重要保证。
根据肾结石的类型,可知导致肾结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草酸积存过多,排除减少,如此导致恶性循环。如菠菜、豆类、葡萄、可可、茶叶、桔子、番茄、土豆、李子、竹笋等这些人们普遍爱吃的东西,正是含草酸较高的食物。
2、嘌呤代谢失常。
动物内脏、海产食品、花生、豆角、菠菜等,均含有较多的嘌呤成分。嘌呤进入体内后,要进行新陈代谢,它代谢的最终产物是尿酸。尿酸可促使尿中草酸盐沉淀。如果,一次过多地食用了含嘌呤丰富的食物,嘌呤的代谢又失常,草酸盐便在尿中沉积而形成尿结石。
3、糖分增高。
糖是人体的重要养分,要经常适量增补,但一下子增加太多,尤其是乳糖,也会使结石形成创造条件。
4、蛋白质过量。
对肾结石成分进行化验分析,发现结石中的草酸钙占87.5%。这么大比重的草酸钙的来源就是因为蛋白质里除含有草酸的原料——甘氨酸、羟脯氨酸之外,蛋白质还能促进肠道功能对钙的吸收。如果经常过量食用高蛋白质的食物,便使肾脏和尿中的钙、草酸、尿酸的成分普遍增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地通过肾脏功能把多余的钙、草酸、尿酸排出体外,这样,得肾脏结石、输尿管结石症的条件就形成了。
5、慢性尿道感染,尿液碱化,磷酸铵镁结晶。
6、生活环境及饮食习惯。如炎热地区出汗多,尿液易浓缩;平时喜欢吃干食,吃饭无规律,饮食不全面等。
7、尿液潴留。
任何原因导致的尿路梗阻即可弓I起尿流的迟滞,促使尿盐沉淀和结晶。
8、最新科研数据表明,肾结石的形成可能是由于尿道感染纳米细菌产生磷灰石,积聚并引发结石不断成长。
9、有机基质能促进结晶粘合形成一定形状的结石。但在结石形成过程中并不起关键作用。
营养治疗和预防
对于已经做过取石手术的病人,重点要做的就是预防结石的再发生。而对于肾结石阳性或阴性的人来说,注意饮食也是必需的。
营养治疗
首先,应多饮水,增加小便量。降低尿液中那些会形成结石的盐类的浓度,增加液体摄入量以稀释尿液。尿量增加可提高内冲能力,去除可能形成结石核心的物质,尿液稀释还可使尿中晶体不易析出。每天饮水量最好在3升左右,睡前勿多饮水,半夜再饮200毫升则效果更佳。
根据形成的结石成分相应调整膳食,以防止有结石倾向的病人加重结石,或切除术后结石复发。根据结石的成因,可分别给以低钙、低草酸盐、低嘌呤或低蛋白膳食。
以草酸钙或磷酸钙成分为主的结石病人,应采用酸性饮食使尿液酸化,可适当多食用畜肉、鸡、鱼、鸭等各种肉食及蛋类等,同时限制乳类、蔬菜、水果等碱性食物。尤其是草酸钙结石的患者宜采用低草酸、低钙饮食,以降低草酸钙的排泄,避免选用牛乳、豆制品、田螺、虾米等高钙食物和草酸含量较高的甜菜、荸荠、苋菜、菠菜、青蒜、洋葱、茭白、笋、可可、茶等,膳食中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也宜少用。另一方面,在治疗的基础上,还应该多饮白开水,多饮水使尿液得到稀释,钙离子和草酸根的浓度就会降低,形成不了草酸钙结石。研究表明,增加50%的尿量,可使肾结石发病率下降86%。其次,合理补钙,尤其是饮食上补钙 肾结石患者往往“谈钙色变”,错误地认为肾结石的元凶是钙,其实不然,肾结石患者也需要补钙。
目前医学界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解释,肾结石患者为什么要补钙。 维生素D是钙离子被骨髓吸收的载体,钙之缘片加入了维生素D,使人体对钙离子吸收能成倍增加。另外,限量摄入糖类,因为高糖食品的摄入,可以使患肾结石的机会增加,因此,要注意少吃甜食,同时也因该少吃高草酸盐类食品。最后,睡前慎喝牛奶 睡眠不好的人,睡前喝杯牛奶有助于睡眠。但在睡眠后,尿量减少、浓缩,尿中各种有形物质增加。而饮牛奶后2~3小时,正是钙通过肾脏排泄的高峰。钙通过肾脏在短时间内骤然增多,容易形成结石。因此肾结石患者,睡前就不应喝含钙高的牛奶。
以尿酸成分为主的结石病人,此类结石由嘌呤代谢障碍而弓起,病人应尽量避免摄入高嘌呤食物,如动物的脑、内脏、浓肉汤、浓鸡汤、沙丁鱼、蘑菇、豌豆、扁豆、菜花、龙须菜及蕈类等。酒类及含酒精的饮料、浓茶、咖啡,以及味道强烈的香料及调味品等均不宜吃;同时应该控制总能量,结石病人的全日能量较正常人应减少10%。一般每日每千克体重能量给予20-30kcal,全日1500-2000kcal。在限制总能量的同时,患者的体重可有所下降,但减轻体重应循序渐进,减得过快易导致体内产生大量酮体,与尿酸相互竞争排出,使血尿酸水平增高,会导致痛风急性发作。
另一方面,应该控制脂肪的摄入,通过减少酮体的产生来促进尿酸的排出。尿酸结石患者的尿液多呈酸性,故应多食用呈碱性食物使尿液碱化,避免尿酸晶体析出。碱性食物指含有较多钠、钾、钙、镁等元素的食物,在体内代谢的最终产物为碱性产物。蔬菜、水果多属碱性食物,可以增加体内碱储量,使体液ph值升高。关节液中ph>6时,尿酸多呈游离状态,很少形成尿酸盐结晶。尿液ph值升高,可防止尿酸结晶形成和促使其溶解,增加尿酸的排出量,防止形成结石或使已形成的结石溶解。但菠菜、蘑菇、芦笋含嘌呤较多,少食为佳。海带、紫菜、土豆、甘薯、奶类等也属于碱性食物。另外建议适量使用富含维生素B、C的新鲜水果和蔬菜,如青菜、包心菜、菜花,各种水果及硬果类。
以胱氨酸成分为主的结石病人,应尽量选用胱氨酸、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低的膳食,限制蛋、肉、鱼、虾等含蛋氨酸高的酸性食物,同时多食用碱性食物,并增加饮水量。
如何预防肾结石
晚餐与肾结石:实验表明,晚餐过晚易患尿路结石。饮食中的钙盐除被人体吸收外,其余部分经尿道排出体外。进餐后的4~5d\时是排出钙盐的高峰时期。如果晚餐过迟,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后,血液流动速度减缓,小便的排泄减少,就会使尿液中钙盐的浓度增加。含有高浓度钙盐的尿液在尿道中长时间潴留,易形成钙结石。所以,患者除应多饮水外,不要过迟用晚餐,以预防结石的产生或复发。
肾结石患者忌食糖和菠菜:菠菜中含有较高的草酸,可导致高草酸尿,对于原本小便中的草酸钙就处于饱和状态的患者来说,食菠菜后尿中的草酸会成倍增加,从而会有加大结石的危险。同样,患者食糖后,尿中的钙离子浓度、草酸及尿的酸度均增加,而尿的酸度增加可使尿酸、钙、草酸钙易于沉淀,加大尿路结石的危险,尤其在食用钙质丰富的食物时,更应忌食糖。
饮用磁化水:肾结石病人最好饮用磁化水,除饮用外,烧饭、烧菜也用磁化水。因为经过磁场作用的水,所带的电荷发生改变,导致离子之间的静电引力破坏,从而可使尿液中晶体的溶解度增加。
忌饮生水、硬水:生水是指未经消毒过滤处理过的水,如河水、溪水、井水、库水等,这些水体中都不同程度地含有各种各样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及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直接饮用可能会引发急性胃肠炎、伤寒、痢疾及寄生虫感染等疾病,更有可能导致全身感染,引发肾结石;而"硬水"是指水中所溶的矿物质成分多,尤其是钙和镁,科学表明,溶解于水中的钙和镁更易于肠道吸收,导致短期内钙离子急剧增多,结果使得钙离子含量失衡,易形成结石。